您当前的位置:健康那点事要闻正文

老中医说的真气到底是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4-11 18:05:21 作者:素朴学社  浏览量:135  

原标题:老中医说的“真气”究竟是什么?

摘要

“气”是构成人体和保持生命活动的底子物质之一。人体脏腑机能的活动,都要依托气。咱们说的“气”大自然界的气不同,与中医说的“真气”是共同的。真气这种“气”在体内运转周身,成为人体生命的原动力,也能够发于体外效果于别人,成为看病的一种手法。

根据它散布在脏器的部分和不同功用,因此有不同称号。气在阳叫阳气,气在阴叫阴气,在脾叫脾气,在经络内叫营气,在经络外叫卫气,在中焦叫中气,在上焦叫宗气,鄙人焦叫元气。在一些中医医学文献中,还有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以及大肠气、小肠气等。其实,这些称号仅仅活动动能和生理现象的部分反映。

人体之气的分类

人体之气,因其生成来历、散布部位及功用特色的不同而有着各自不同的称号,一般可从三个层次进行分类:榜首层次是人身之气,亦即一身之气;第二层次是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都属一身之气的组成部分;第三层次是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它们都由先天元气和后天宗气来构成。

(一)人身之气

人身之气,是生机很强、运转于全身的极纤细物质,简称“人气”或“气”。它是由先天之精所化生之气、水谷之精所化生之气及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三者相交融而生成。人身之气推进和调控着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推进和调控着精、血、津液的运转、输布和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人身之气因为在人体内散布的部位不同,则有着各自的运动方法和功用特色,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称号。

人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防护、抗邪、调理、恢复等效果。人身之气从生成来历而言,先天之精化生为元气,水谷之精化生为谷气。人身之气从散布部位而言,其行于脉中为营气,行于脉外为卫气;谷气与自然界清气团聚于胸中者为宗气;散布于脏腑、经络者称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元气

元气,是人体最底子、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在《难经》中又称“原气”,《内经》中无“元气”或“原气”之称,但有“真气”之说。“元”、“真”、“原”本分为儒家或道家术语,中医学用之表述先天禀赋。元气、原气、真气,三者的内在是同一的,都是由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气。

(1)生成与散布 元气首要由肾所藏的先天之精化生,经过三焦而盛行于全身。

元气由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化生,根于命门。 《难经·三十六难》说:“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肾中先天之精禀受于爸爸妈妈的生殖之精,胚胎时期即已存在,出世之后,有必要得到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的滋补弥补,方能化生满足的元气。因此,元气充盛与否,不只与来历于爸爸妈妈的先天之精有关,并且与脾胃运化功用、饮食养分及化生的后天之精是否充盛有关。若因先天之精缺乏而导致元气衰弱者,也能够终究靠后天的培育弥补而使元气充分。如《景岳全书·论脾胃》说:“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缺乏者,但得后天培育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

元气经过三焦盛行于全身。《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阅历于五脏六腑。”元气化于肾精,根于命门,以三焦为通路,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发挥其生理功用,成为人体最底子、最重要的气。

(2)生理功用 元气的生理功用首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进和调理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二是推进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元气的盛衰改动表现于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人从年少开端,肾精以先天之精为根底,得到后天之精的弥补而逐渐充盛,化生元气,促进生长发育。经过一段时期,从婴幼儿成长到青壮年,此刻因为肾精充盛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化生满足的元气,使机体发育,形体壮实,筋骨健旺,一起具有了生殖才干。待到晚年,因为生理和病理性耗费,肾精渐衰,化生元气逐渐削减,形体呈现变老之象,生殖机能也随之阑珊,直至元气衰亡,生命停止。因此,元气缺乏则易于呈现生长发育缓慢、生殖机能低下及未老先衰的病理改动。

元气含有元阴、元阳,为一身阴阳之根,脏腑阴阳之本。元气既能发挥推进、振奋、和煦等归于元阳的功用,又能发挥安静、按捺、凉润等归于元阴的功用。元阴与元阳和谐平衡,元气则能发挥推进和调控各脏腑的生理机能、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元气根于命门,故《景岳全书·传忠录下》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2.宗气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累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领域。宗气的生成直接联系到一身之气的盛衰。宗气在胸中积累之处,《灵枢·五味》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

(1)生成与散布 宗气的生成有两个来历: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一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相结合生成宗气。因此,脾的运化转输功用和肺主气、司呼吸的功用是不是正常,对宗气的生成和盛衰有着直接的影响。

宗气聚于胸中,经过上长进道(呼吸道),灌输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法布散全身。《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嗓子,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一方面上出于肺,循嗓子而走息道,推进呼吸;一方面灌输心脉,推进血行。三焦为诸气运转的通道,宗气还可沿三焦向下运转于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此外,《灵枢·刺节真邪》中还指出宗气可由气海向下注入气街(足阳明经脉的腹股沟部位),再下行于足。

(2)生理功用 宗气的生理功用首要有行呼吸、行血气和资先天三个方面。

宗气上走息道,推进肺的呼吸。因此,但凡呼吸、言语、发声皆与宗气有关。宗气充盛则呼吸徐缓而均匀,言语明晰,声响洪亮。反之,则呼吸短暂弱小,言语不清,发声卑微。

宗气灌输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进血液运转。因此,凡血液的运转、心搏的力气及节律等皆与宗气有关。《读医漫笔-气血精神论》说:“宗气者,动气也。凡呼吸、言语、声响,以及肢体运动,筋力强弱者,宗气之功用也。”宗气充盛则脉息徐缓,节律共同而有力。反之,则脉来躁急,节律不规则,或弱小无力。

虚里之脉可候宗气盛衰。《素问·平人气候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虚里穴发于左乳下,相当于心尖搏动的部位,能够根据此处的搏动来测知宗气的盛衰:若其搏动正常,是宗气充盛之象;若其搏动躁急,引衣而动,是宗气大虚;若其搏动消失,是宗气亡绝。现在,临床上更多的是从脉象来测知宗气的盛衰。因为宗气助心脉之血气的运转,所以宗气缺乏则往往导致血行瘀滞,凝而留止的病理改动。

别的,宗气作为后天生成之气,对先天元气有重要的赞助效果。借三焦为通道,元气自下而上运转,散布于胸中,以助后天之宗气;宗气自上而下散布,积蓄于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先天与后天之气相合,则成一身之气。因为禀受于爸爸妈妈的先天之精的量是有限的,其化生的元气也是必定的,因此一身之气的盛衰,首要取决于宗气的生成,而宗气的生成,又取决于脾、肺两脏的机能是不是正常及饮食养分是否满足。因此,一身之气的缺乏,即所谓气虚,在先天首要责之肾,在后天首要责之脾肺。

3.营气

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养分效果的气。因其赋有养分,在脉中营运不休,故称之为营气。因为营气在脉中,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营与血联系密切,可分不行离,故常常将“营血”并称。营气与卫气从性质、功用和散布进行比较,则营属阴,卫属阳。有些医籍将营气称为“营阴”,将卫气称为“卫阳”

(1)生成与散布 营气来历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精化为水谷之气,其间精华部分化生营气,并进入脉中运转全身。《素问·痹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可见营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进入脉中,循脉运转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

(2)生理功用 营气的生理功用有化生血液和养分全身两个方面。

营气注于脉中,化为血液。《灵枢·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认为血。”营气与津液谐和,共注脉中,化成血液,并保持血量充盈。

营气循血脉流注于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营气的滋补。因为营气为全身脏腑安排供给了生理活动的物质根底,因此营气的养分效果在生命活动中很重要。如《灵枢·营卫生会》说:“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营气化生血液和养分全身的生理效果是彼此相关的。若营气亏少,则会引起血液亏虚以及全身脏腑安排因得不到满足养分而形成生理功用减退的病理改动。

4.卫气

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捍卫效果的气。因其有卫护人体,防止外邪侵略的效果,故称之为卫气。

(1)生成与散布 卫气来历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精化为水谷之气,其间慓悍滑利部分化生为卫气。《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因此,卫气由水谷之精化生,运转于脉外,不受脉道的束缚,外而皮肤肌腠,内而胸腹脏腑,布散全身。

(2)生理功用 卫气有防护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腠理的生理功用。

卫气有防护外邪侵略的效果。卫气布达于肌表,起着捍卫效果,反抗外来的邪气,使之不能侵略人体。《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说:“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不使外邪侵略也。”因此,卫气充盛则护卫肌表,不易引起外邪侵袭,卫气衰弱则常常易于感触外邪而发病。

卫气具有温养全身的效果。内而脏腑,外而肌肉皮裘都得到卫气的温养,然后确保了脏腑肌表的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卫气满足,温养机体,则可保持人体体温的相对安稳。卫气虚亏则温养之力削弱,易致风寒湿等病邪乘虚侵袭肌表而呈现寒性病变。但若卫气在部分运动受阻,郁积化热可呈现热性病变。故《读医漫笔·气血精神论》说:“卫气者,热气也。凡肌肉之所以能温,水谷之所以能化者,卫气之功用也。虚则病寒,实则病热。”

卫气能够调理操控腠理的开阖,促进汗液有控制地排泄。这是卫气的固摄效果与激起效果的和谐平衡的成果。经过汗液的正常排泄,使机体保持体温相对安稳,然后确保了机体表里环境之间的和谐平衡。《景岳全书·杂证谟·汗证》说:“汗发于阴而出于阳。此其底子则由阴中之营气,而其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因此,当卫气衰弱时,则调控腠理开阖渎职,可见无汗、多汗或自汗等病理现象。

营气与卫气,既有联络,又有差异。营气与卫气都来历于水谷之精微,均由脾胃所化生。可是营气性质精纯,赋有养分,卫气性质傈疾滑利,易于盛行。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营卫相偕而行:白日以卫气为主导,营气随卫气由体熟行于体表;夜间以营气为主导,卫气随营气由体表行于内脏。营气有化生血液和养分全身的功用,卫气有防卫、温养和调控腠理的功用。概而言之,即营属阴,卫属阳。因为机体内部的阴阳两边有必要彼此和谐,故营卫和调才干保持正常的体温文汗液排泄,人体才干有旺盛的抗邪力气和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若营卫二者失和,则或许会呈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夜不瞑”,以及抗病才干低下而易于伤风等。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是全身之气的一个部分。一身之气散布到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即成为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之气。

脏腑之气由脏腑之精化生,也能够说是一身之气散布到各脏腑的部分。一身之气含有阴气与阳气两个部分,因此各脏腑之气也含有阴气与阳气两个部分:脏腑之阴气,是脏腑之气中具有凉润、安静、按捺等效果的部分;脏腑之阳气,是脏腑之气中具有和煦、推进、振奋等效果的部分。

在一般的情况下,脏腑之阴气与脏腑之阳气保持着和谐平衡联系,因此脏腑之气冲和流畅,运转有序,各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如心气含有心阴与心阳两个部分:心阳具有和煦心脉、推进和加快心脏的搏动和血脉的舒缩的效果,促进血液的运转;心阴具有凉润心脉、安静和减缓心脏的搏动和血脉的舒缩的效果,按捺血液的运转。心阳与心阴和谐,则心脏搏动安稳有序,血脉舒缓有度,血液运转晓畅。肺气含有肺阴与肺阳两个部分:肺阳主和煦、宣发;肺阴主凉润、肃降。肺阴与肺阳和谐,则宣发与肃降相反而相成,呼吸均匀,水精四布。肝气含有肝阴与肝阳两个部分:肝阳主和煦、升发;肝阴主凉润、柔软。肝阴与肝阳敌对互根,和谐共济,则肝气冲和条达。脾气含有脾阴与脾阳两个部分:脾阳能和煦、推进水谷的运化;脾阴能凉润、按捺水谷的运化。脾阴与脾阳和谐,则水谷化为精微,输布全身。肾气含有肾阴与肾阳两个部分:肾阳主和煦,能促进和推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肾阴主凉润,能安静和按捺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肾阴与肾阳和谐共济,则保持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并使水液代谢安稳有度。

因为肾气由肾精所化,而肾精的主体是先天之精,故肾气也首要归于先天之气,其所含有的肾阴、肾阳分别是各脏腑阴气与脏腑阳气的底子,所谓“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各脏腑阴气和脏腑阳气亏本日久,必累及肾阴和肾阳,故有“久病及肾”之说。

脏腑之气缺乏,如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肝气虚、肾气虚等,一般呈现推进、调控、固摄、防护等效果减退的衰弱无力的病证。脏腑之阴气缺乏,如心阴虚、肺阴虚、脾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一般呈现因凉润、安静等效果减退而发生的虚热性病证和虚性亢奋的病证;脏腑之阳气缺乏,如心阳虚、肺阳虚、脾阳虚、胃阳虚、肝阳虚、肾阳虚等,一般呈现因和煦、推进等效果减退而发生的虚寒性病证和按捺过分的病证。

经络之气,是一身之气运转于经络体系的极纤细物质,是各种影响、信息的感应、负载和传导者。经络之气在经络体系中运转,感应、负载和传导各种影响、信息(如针灸、按摩、拔罐等)抵达病所,因此起到医治效果。

看后记住点击重视,后续内容更美观!对文章有什么观点可留言或许私信堂主,觉得对您起到必定的协助,能够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