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健康那点事要闻正文

疫情发生的副作用意外的获益与可期的连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5-18 17:15:36 作者:《生命新知》  浏览量:1916  

原标题:疫情产生的“副作用”:意外的获益与可期的延续

(图1. https://)发表在《金融时报》上的一篇文章中,根据香港卫生署公开的数据绘制了一张图,展示了历年流感发病高峰和低谷的曲线(图1)。在比较了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后,发现2020年流感的发病率大大地降低了,这样一个时间段正好是香港开始采取控制疫情措施之时,香港针对新冠状病毒采取了2003年那一系列的措施——戴口罩、人群不再聚集、大家保持社会距离。而意外的一个收获就是流感的发生率降低了。

打开UC浏览器 看到更多精彩图片

(图2. Nature)《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也有一张图(图2),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卫星拍的照片,黄色的深浅代表着空气污染的程度。左边是2019年12月份拍的,可以看到在北京地区、上海地区、重庆和武汉,都有空气污染程度高的带或者是片,而且在北京附近有特别高的空气污染的表现,图上显示已经变成了深褐色。右边是2020年2月15号到25号的卫星云图,显示国内除了北京附近有一点儿污染的迹象,其他地区全都变得很清洁。每一年,因为空气污染造成世界200万人死亡,也就是和空气污染相关的死亡是200万,而仅中国就有100万。疫情期间,因为我国进行了封城,采取了居家隔离措施,PM2.5降低了50%,一氧化氮降低了30%,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了40%。经过数学模型的推算,中国人民因为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降低了5万人。这令人倍感吃惊。武汉公开的数据显示,大约3000多人因为新冠状病毒死亡。而新冠状病毒所导致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出行方式的改变,却让大气的污染程度降低了,从而导致中国少死了5万人。同样的数据也发生在意大利、法国和纽约,因为这些国家和城市也采取了限行、居家隔离的措施。可以看到交通已经完全停滞了,空气质量也大大改善。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精彩图片

图3.1(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3.2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3.3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3.4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3.5

(图3.1、3.2、3.3、3.4、3.5)当我们稍稍有些安慰的时候,悲伤却随之而来。图3.1是2019年12月份的时候中国上空空气污染的情况,能够正常的看到有大面积的空气污染。到了2020年1月中旬的时候(图3.2),那时要过春节了,污染的程度有些降低,但并不是特别明显。到了1月23号开始封城了,可以看到祖国上空的空气污染大大地降低(图3.3),比往年春节时的空气污染降低程度都要大,优于历年数据。到了2月20号的时候(图3.4),空气污染的程度仍然非常低。但是进入到3月份(图3.5),也就是开始复工以后,空气污染又开始露头了,程度又开始加重了。新冠状病毒突如其来,因为我国采取了特殊的针对疫情的公共卫生政策,让我国空气污染的程度降低了,但是这并不持久,当我们复工以后,生产活动、出行活动开始恢复,可以看到空气污染的苗头又冒了出来。疫情期间的意外收益,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因为疫情,我们戴上口罩,因为疫情,我们保持距离——流感发病率降低了。因为疫情,我们出行减少,工厂停工——空气污染降低了。除此之外,新冠状病毒还带来了哪些意外的启示呢?首先,我们大家都居家了,交通事故降低了,出行少了,安全事故降低了,空气质量提高了。飞机是造成全球6%~7%的空气污染的因素,而它们也完全都趴在机场了,不能动了,这些都是对人们有益的新冠状病毒的副作用。还有,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居家的时间多了,可以更健康地饮食,减少食物中毒。从长期来讲,这些健康饮食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减少癌症发病都是有益的。此外,我们生活规律了、睡眠更充足了。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4)而且,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管理自己的疾病和健康了,和医生可以更好地交流了。本次疫情期间,智能疾病管理平台(SSDM)APP上新增加了5000多名风湿病患者,在医生和医院没有办法在门诊看这些慢性疾病患者的时候,这些病人开始下载SSDM软件,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管理疾病,和医生交流,他们获得了非常好的指导。这开辟了疫情期间的第三战场,医生可以跨时空和病人在一起互相交流,控制病情,同时满足他们的药物需求。利用SSDM进行疾病管理,病人从最初的达标率32%,也就是不到1/3的状态,不断提高,一直到64%(图4),可以说:经过疾病管理和医患互动,治疗的有效率实现了翻倍。病人更多地、更频繁地使用SSDM疾病管理系统,不但能得到服务,同时也得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此外,我们还收获了更健康的身体。大家在居家的时候,各种模式的锻炼都在进行着。比如,戴着口罩到户外散步,有更多的时间享受散步的过程,也可以在家里锻炼。锻炼的好处毋庸置疑,2020年3月底刚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该研究一共观察了4840位志愿者,他们都佩戴了计步器,记录每天行走的步数。他们平均年龄56.8岁,女性占了54%(2435名),剩下的都是男性(占46%)。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763292)其中1732名志愿者(占36%)肥胖(BMI超过30就定义为肥胖),他们每周平均5.7天佩戴计步器,每天佩戴时间14个小时。观察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他们每天的平均步数是9000多。研究人员观察了10年,期间一共有1165个人去世,其中包括406例心血管疾病死亡,还有283例是癌症死亡,其他的是其他原因死亡。打开UC浏览器 看到更多精彩图片

(图5、每日步数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你每天走的步数小于2000步,全因死亡率约是22/千人·年;如果你每天走4000步,约是15/千人·年;但是当你每天走8000步,全因死亡率降到了7/千人·年(图5)。从4000步/天到8000步/天,死亡率有一倍的差距,也就是说每天走4000步的人,比每天走8000步的人死亡风险增加一倍。换句话说,每天走8000步,比每天走4000步的人群,死亡风险会降低一倍。当每日步数再往上增长,走到12000步的时候,全因死亡率只有5/千人·年。从2000步到12000步,死亡率降低了4倍多(22÷5)。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精彩图片

(图6、按性别分析每日步数与死亡率的关系)此外,研究还显示,每天走8000步以上,对男性人群作用更大,因为男性本身死亡的风险就比女性高。当每天走14000步的时候,男女死亡率达到了一个平等的状态(图6)。打开UC浏览器 看到更多精彩图片

(图7)再看年龄,40岁到49岁这个人群,虽然步数和死亡率曲线在不同步数时看上去很平,但是4000步和8000步之间仍然相差一倍的风险,也就是说每天走8000步相比于走4000步可以令死亡风险降低一倍。再看65岁人群,到了65岁或者更大年龄,如果每天能走8000步,那么比只走2000步的人群降低了5倍以上的死亡风险(图7)。所以,年龄越大,如果你能坚持每天走8000步以上到1万步,结果就是,相比那些不动的、走2000步以下的对照组人群,你的死亡风险可以降低5倍以上。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精彩图片

(图8)再看心血管和癌症的风险,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和结果,走8000步以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大大降低,达到3倍~4倍的降低,癌症也是,癌症降低了2倍~3倍(图8)。打开UC浏览器 看到更多精彩图片

(图9)那么,步数和走得快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研究人员把步频分成了几层——每分钟走60步到76步、76步到81步、81步到88步,还有88步到155步。如果每分钟走155步,那就是中到高强度的跑步了。一般跑马拉松,最好的节奏是每分钟180步。每分钟180步已经是专业马拉松或者高强度业余马拉松跑者的步频了,150步就是中等程度跑步的节奏。步频和步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呢?如果我们把步数定格在8000步到11999步,也就是8000步到12000步之间的时候,无论步频是多少,都可以降低死亡风险,也就是说可以忽略每分钟跑多快,更重要的是你每天积累的步数是多少,如果你能达到8000~12000步这个范围,降低的死亡风险是一样的(图9)。但是,如果我们可以用快一点的节奏去走完、或者是跑完这个里程,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当你用155步/分钟完成这些步数的时候,可以节约一半的时间。但是我们可以量力而行,只要完成这样的步数,那么降低死亡风险的作用是一样的。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精彩图片

(https:///articles/d41586-020-00837-4)打开UC浏览器 看到更多精彩图片

(图10. 同时患两种、三种、四种、五种、六种、七种疾病的人群和岁数的关系。中间的一条线表示50%的人群。)疫情期间有好多好多人说:我要疯了,我时间太多了,都没办法消耗了。你可以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我们可以看书学习,可以去接受技能的培训,还可以不断地去学习充电。为什么这么说?一项3月26号刚刚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是在丹麦做的一项全国性的研究,结果发现:当我们达到60岁到64岁的时候,50%的人都有两种病了;到80岁的时候,几乎90%的人都有两种病,甚至五种病、六种病、七种病(图10)。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精彩图片

(图11. 教育程度与罹患2种及以上疾病的关系,从深红到浅黄依次代表:中学毕业、职业培训、大学本科、研究生学位。)此外,如果你达到了研究生教育水平,你罹患两种疾病的风险,比只有中学文化水平的人群延后10年(图11)。这意味着教育水平越高,文化水平越高,得病的风险,特别是两种以上疾病的风险是大大延后的,这种显著的延后可以达到10年、15年,甚至更长。背后的道理实际上是非常好理解的——如果一个患者努力地学习,从而了解其所患疾病,并参与到管理疾病中、学会评估疾病,和医生一起配合,让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患者的死亡风险就会降低,得其他疾病的风险也会延后。如果你属于健康人群,没有任何疾病,懂得健康的理念,有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环境,避免风险因素,不抽烟、不酗酒,好好地睡觉,好好地锻炼,努力地学习,生活有目标,心情愉快,就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避免在老年的时候罹患更多的疾病。所以,教育、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利用疫情期间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学习健康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生活更有目标,这样就可以延缓死亡风险或者是患病的风险。小结——超越疫情意外获益:将可控获益延续这场疫情带来了很多意外的收益,它们不可持续,但是我们要把可控的收益在疫情之后延续。意外收益:•防护和社交距离——流感减少•生活工作慢节奏——交通事故、安全事故减少,空气质量提升然而,随着复工的普遍开展,这些意外的收获似乎在疫情过后又开始恢复到常态了。我们要珍惜、爱护环境,争取能把这种收益延续。今后的可控获益:•社交距离的延续:我们不可能永远戴口罩,我们还有很多的社交活动,但我们可以努力的是改变自己的习惯——打喷嚏、咳嗽的时候用肘来遮挡口鼻部位;如果生病了,要主动戴上口罩保护其他人,保护社会。•居家方式的延续:以后聚会大吃大喝这种现象会减少,食物中毒以及过度地饮酒这种现象也会减少;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常规管理自己的疾病,和主管医生交流•坚持锻炼身体:可以到健身房,也可以把它融入到日常生活习惯。每天记下你的步数,达到8000步到12000步是最佳步数,能够更好的降低死亡风险。•更多的时间用于:看书学习、技能实践、培训充电。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学更多的知识,获得好的教育、好的培训,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珍惜疫情带来的意外收获,将可控的收益延续终生,让我们更健康、更长寿!参考文献:1. Hong Kong’s coronavirus response leads to sharp drop in flu cases. https:///content/ad7ae6b4-5eab-11ea-b0ab-339c2307bcd42. Nature 2020;579:4833. Association of Daily Step count and step intensity with mortality among US adults.JAMA 2020;323 (12):1151-11604. Map clusters of diseases to tackle multimorbidity. Nature 2020;579:494-496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